TST上市真相:CZ坦承币安上币流程有瑕疵
币安上架TST迷因币引发争议,创始人赵长鹏(CZ)回应质疑
最近,币安交易所决定上架TST迷因币,引起了市场的广泛讨论,一些投资者开始质疑币安的上币标准。对此,币安的创始人赵长鹏(CZ)通过社交媒体发表了声明,解释了自己的立场。
CZ澄清说,TST并不是他个人推荐的代币,最初只是用于币安的教学视频,并不具备投资价值。然而,他的澄清反而增加了TST的关注度,引发了更大的热潮。他幽默地表示:“每次澄清,只会让它变得更热门,不知道为什么。” 他还提到,TST的官网和X账号并不是由币安官方团队创建或控制的。
针对币安是否偏离“基本原则”的质疑,CZ强调自己始终专注于项目的核心价值,不会因为市场炒作而改变评估标准。他表示自己主要持有比特币和币安币,并没有投资其他迷因币、NFT、艺术品或大多数山寨币。但他也表示,这并不意味着他反对迷因币的存在。
关于TST为何能上币安,CZ解释说自己并不参与币安的上币决策,但他承认交易所面临竞争压力,需要快速响应市场热门币种的需求。他建议投资者专注于打造优质项目,而不是依赖交易所的上架决定。他还坦承币安的上币流程存在一些瑕疵,例如在公告后4小时内就上架,导致DEX和CEX价格波动。他认为CEX应该借鉴DEX的模式,实现自动上币,但目前他已经不再负责相关事务。
CZ分析了迷因币受欢迎的三大原因:
监管压力
监管机构对功能型代币的打击,导致市场转向监管风险较低的迷因币。
投机炒作
迷因币的高波动性吸引了投机者。
文化现象
迷因币本身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。
CZ总结说,市场资金充裕,关键在于开发出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。他鼓励开发者专注于建设、理解市场趋势、掌握投资者心理并做好风险管理。
最终,CZ的回应表明,迷因币的兴起是市场驱动的,而非币安的主动行为。作为市场参与者,交易所需要快速响应交易需求。虽然CZ个人未投资迷因币,但他认可其在市场上的存在,并建议开发者顺应趋势,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。无论是功能型代币还是迷因币,最终的成功都取决于市场需求和用户参与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