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安上币策略解析:用户影响与未来展望
Binance的上币政策及其对用户的影响
Binance最近又成为了话题中心,主要是因为上币以及疑似内幕交易的问题。作为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,Binance的任何操作都会对散户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。最近社群里讨论了今年表现超过比特币的项目,其中一些数据相当有趣。
根据X用户@MustStopMurad分享的数据,今年只有42个代币的表现优于比特币。社群里也提到,前15个代币中有11个是MEME币。整体来看,这42个代币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在Binance交易,这表明Binance今年在上币方面依然发挥正常,具备财富效应,让用户有机会盈利。
一些数据细节可以说明Binance今年的上币操作:在42种代币中,有20个代币是去年或更早在Binance上线的,5个代币于2024年上线。这意味着Binance用户有机会在这些代币上涨之前就在平台上进行交易并从中获利。
去年Binance已上线的项目,如Pendle(752%)、Arkm(1038%)、Pepe(496%)和Floki(701%),在经历了去年的熊市洗盘后,价值获得了认可,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。BANANA和TON两个项目虽然在第一次上涨时并没有上线Binance,但在上线后实现了约30%的收益。这再次证明了Binance作为第一大交易所的上币效应依然强大。
今年推出的两个项目WIF(234%)和TURBO(38.6%)在Binance上市后也展现了强劲增长,加强了Binance为平台用户带来优质项目的承诺。在剩余的17个未上线Binance的代币中,有4个是其他交易平台的代币,10个是小市值项目。
Binance联合创始人何一的观点
Binance联合创始人何一最近发布了一条推文,重申了Binance的上币策略,并直接回应了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。让我们回顾一下她的观点,看看Binance未来是否依然可以为用户上架优质的项目。
1. 上用户需要的项目:在过去的两个周期,Binance在上币方面错过了很多有用户、有流量的项目。这里的经验和教训是,Binance作为交易平台,不能只凭自己的判断,而是要考虑用户的需求。所以Binance近期上线了几个相对分散且市值不高的MEME项目。而其他初期筛选的项目,很多都倒在了合规审核和代币集中程度上。
2. 上活得久的项目:决定代币价格的不是Binance,而是代币模型、流通量、买盘、卖盘等因素。一些顶级团队的高估值项目在其他项目起起落落时能活得更久,且有更多机会。Binance没有绝对的话语权,这恰恰是行业去中心化的特点,是金融专业玩家和DeFi崛起共同作用的结果,而这两者都是把行业带入下一个阶段的关键。去中心化,没有绝对的权威,这正是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。
3. 上有商业逻辑扎实的项目:无论是Web2还是Web3,创业的本质是创造这个世界需要的东西,自然有人会为它付费。Binance偏好有扎实的商业模型且有收入的项目,同时希望这个项目估值不要太高,能照顾社区共同成长,并且可以赋能代币。Binance欢迎社区推荐所有符合标准的项目。